举重知识:不断修订级别的运动
近代举重项目始于18世纪末的欧洲。19世纪80年代初期,首先在英国,而后在美国,人们开始将举重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。1896年的第1届奥运会上,举重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。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国际举重比赛。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,只有单手举哑铃和双手任意举球状杠铃,并分别计算成绩。
1900年,也许是因为浪漫的法国人不喜欢这种依靠“蛮力气”的运动,他们新增加了马术、水球、赛艇、帆船、高尔夫等项目,却取消了举重和摔跤的比赛。1904年,举重又回到了奥运会。这次要求运动员单手挺举哑铃,双手任意举,仍然分别计算成绩。鉴于当时没有比较完善的举重竞赛规则,从1908年到1912年,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。
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,以后6年间,没有举行过世界举重比赛。据国际举重联合会历史委员会撰写的《世界举重运动史》一书记载:纽伦堡人卡斯佩尔·贝格于1910年在法兰克福体育游戏展览会上,首次展出了片杠铃,又称贝格杠铃。片杠铃的使用,是世界举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
在1920年第7届奥运会上,正式恢复了举重比赛,并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,即次轻量级(60公斤级)、轻量级(67.5公斤级)、中量级(75公斤级)、轻重量级(82.5公斤级)和重量级(82.5公斤以上级)。比赛的动作改为单手抓举、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。并且从这届奥运会开始,举重成绩只计算总成绩。
1924年第8届奥运会的举重比赛,除体重仍分为5个级别外,比赛动作增至五项,为单手抓、挺举和双手推、抓、挺举5种,双手推举和抓举为新增项目。
1928年第9届奥运会上,由于上述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,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,经各国代表讨论决定,将原来的五项改为三项,取消单手抓、挺举,保留了双手推举、双手抓举和双手挺举这三种双手举形式。这三项规定举重动作方式一直沿用至1972年。
在体重分级方面,1947年的世界举重锦标赛采纳了当时的举重强国———埃及的建议,从5级升至6级,增加了最轻量级(56公斤以下)。四年后,又把原重量级的体重标准提到90公斤以上,增加了次重量级(82.5公斤以上到90公斤)。自此7个级别又通行到1972年。
到了1972年第20届奥运会,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,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,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,正式公布取消推举。在这届奥运会上,举重比赛又增为9个级别,即增加了次最轻量级(52公斤以下)和特重量级(110公斤以上),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。同年,国际举重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取消推举,规定此后的国际比赛,只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。在第21届奥运会期间,又增为10级,新增加了100公斤级。
随着男子举重的发展,女子举重也于20世纪40年代起逐渐盛行于欧洲、美洲,1984年美国受国际举联的委托,组织了第一届女子举重通讯比赛,有12个国家参加。同年,国际举联在洛杉矶代表大会上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国际举重规则,将女子举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,同时制定了女子举重比赛的9个体重级别标准。1987年在美国德托纳比奇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。
女子举重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,才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。在这届奥运会上,由于规定一个协会最多只能派出4名运动员参赛,这对于曾在这个项目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国来说,优势受到了遏制,然而中国女子举重还是在所参加的4个级别的比赛中全部夺金而归。4位金牌选手是:杨霞(53公斤级)、陈晓敏(63公斤级)、林伟宁(69公斤级)和丁美媛(75公斤以上级)。